Year | 年份: 2014
Location | 地點: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 中國,廣東,深圳
Status | 狀態: competition | 競賽
Type | 類型: landscape | 景觀
Program | 功能: park | 公園
Size | 規模: 2 sqkm | 2平方公里
Client | 業主: shenzhen qianhai group | 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
Team | 團隊: Chen Chen (陳忱), Federico Ruberto, Nicola Saladino, Liu Yifu (劉一芾)
Awards|獎項: Third Prize | 三等獎
Jury|評審委員會: James Corner, Thom Mayne, Wang Weiren, Ma Qingyun, He Jingtang, Yan Xunqi, Yung Ho Chang, Cui Kai
“起伏·連接”創造了這樣一個多層整合景觀基礎設施系統:多樣性的開放空間和活動場所,多路徑連續一體的慢行網絡,與地形緊密結合的生物多樣性。他們將城市排洪、雨水管理與市民的游園、戲水、晨練等休閑活動在空間中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提升城市的生態環境和市民的空間質量。
方案以“慢行圈”空間系統為結構,用連續的步行和騎行網絡將所有的開放空間和功能場所串聯起來,并將地段與其周邊的慢行網絡無縫的連接起來。不同長度(7分鐘,10分鐘和30分鐘)慢跑圈的路徑(坡度及所經過的活動場所)被精心的設計和布局,以提供使用者不同時間對不同休閑功能的多種需求。前海石景觀島處于這個慢行網絡的核心區域,位于多個慢行圈的中央交叉點,也因此是休閑活動最為集中和多樣的區域。它與兩側的濱河景觀帶通過三處步道和一處浮橋聯系起來。在多種不同水位的情形下,景觀島的邊界呈現不同的形態,為使用者帶來豐富的景觀體驗。
延續總體規劃中的“三臺階”形式,方案利用一系列的臺地連接城市與水面標高,并根據他們與海平面的高差關系分為高地,淡水濕地和海水濕地。滿足防潮防洪排澇的同時通過高低起伏的地形變化營造豐富的空間體驗。方案的地形和流線設計充分考慮了對海潮水位一日中時間性、季節性變化的包容,并利用自然的動態性在不同天氣、時節、潮汐狀況下為使用者提供多樣而獨特的景觀空間體驗和與自然互動的機會。
不同功能場所的特殊剖面要求整合設計成為豐富而連續變化的微地形。例如連接不同標高的露天劇場,穿梭在濕地中的抬升步道,攀巖和滑板樂園區域戲劇性的地形變化,不同特征的水岸線等。
景觀島的地形設計尤其如此:在地段制高點9米處標志性的前海石主題廣場,升起的地形中嵌入了一個小型的前海石紀念中心,為人們提供對地段歷史的介紹;穿過展廊,到達運動中心:一座7米高的巖壁位于水面一側,成為攀巖愛好者的樂土;滑板公園的人工地形創造出一系列驚險的瞬間;穿梭的跑道上下起伏……這一切構成了一個運動與自然共生的生活場景。